科研进展

苏州实验室科研成果在《Nature》发表

发布时间:2025-04-11 13:44

【字体:      】

近日,苏州实验室宋清华副研究员(双聘)、李勃研究员(双聘)与清华大学周济教授、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、洛桑联邦理工大学Romain Fleury教授合作开展无序性连续域束缚态研究的相关成果,以“Disorder-assisted real-momentum topological photonic crystal”(无序辅助的实-动量拓扑光子晶体)为题,于2025年2月26日在线发表在《Nature》期刊。本文通讯作者为宋清华、仇成伟、Romain Fleury。

在光学中,连续域束缚态(BIC)是一种特殊的光学奇点,其能量被局域化,无法向外传播,在涡旋光产生、场增强和高Q值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实动量拓扑光子晶体的概念(图1)。发现光子晶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BIC共振模式,这种拓扑共振模式对结构微扰具有免疫性,当结构发生微小变化时,由于奇点的拓扑保护作用,该共振模式不会受到影响(图2),从而显著地提高了BIC的稳定性。该工作突破了传统利用超表面和光子晶体实现的BIC依赖于严格的周期性结构,尽量减少无序的影响的思路,通过无序性为结构控制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,从而实现额外的波前调控信息编码,为拓扑光学的设计提供更多的控制自由度,有望应用于大容量光通信、全息显示和光计算等领域。

图1:实-动量空间拓扑光子晶体效果示意图

图2 具有对结构微扰免疫的拓扑共振模式

其电场分布在结构中心呈现一个奇点,相位分布具有非平庸拓扑荷,不受结构微扰的影响

 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5-08632-9

苏州实验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