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进展

苏州实验室科研成果在《Nature Electronics》发表

发布时间:2023-10-18 10:07

【字体:      】

近日,苏州实验室王欣然教授团队在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取得成果。相关工作以“Two-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operating at gigahertz frequencies”(工作在GHz频率下的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)为题,于10月27日在线发表在《自然∙电子学》期刊。

该工作通过设计-工艺协同优化(DTCO),开发出带有空气隔墙的二维晶体管结构,在实现高性能欧姆接触的同时,寄生电容比传统器件结构降低了34%。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GHz频率的二维半导体环形振荡器电路,最高工作频率达2.65GHz,比原有记录提升200倍。进一步预测了二维半导体在1 nm节点下可以满足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2031年的性能目标。该工作展示了DTCO在减少非理想寄生效应、在众多权衡中找到性能/功耗/面积最优解的关键作用,为高性能二维集成电路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图 晶圆级二维半导体环形振荡器电路

近年来,该团队在二维材料大面积生长(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1, 16, 1201;Nature 2022, 605, 69)、高性能晶体管器件(Nature 2023, 613, 274)和类脑芯片(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3, 18, 493)等领域相继取得突破,本次工作是团队在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。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928-023-01052-5

苏州实验室